

五一劳动节来历

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,这一年,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、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“五一”的传单。1920年5月1日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、集会。1949年12月我国将“五一”定为法定的劳动节。这一天,人们举国欢庆,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,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。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,用顽强、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,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,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。
五一放假通知
日
一
二
三
四
五
六
放假离校时间:
1、高一、高二:2025年5月1日(周四)至5月5日(周一),放假五天。
2、高三、高复以级部通知为准。
3、4月30日下午第六节课后放假,班主任提前组织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和大扫除。
4、高一、高二,2025年5月5日学生18:00前返校进行晚自习。
返校当天,学工部将进行违禁物品及仪容仪表检查。
假期安全温馨提示
为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安全、健康、文明、愉快的假期,请家长认真履行孩子的“安全第一责任人”职责,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管理。
春季传染病预防

春夏季节,各种有害病菌繁殖加快,加上气候变化无常,早晚温差较大,因此这个季节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季节,在集体生活中传染病传染的概率会相对增加。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:
1、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。提倡勤洗手,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,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。
2、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和良好的通风状态。经常打扫室内,每天保证一定的开窗通风。
3、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,出门佩戴口罩。
“防溺水”安全

天气逐渐变热,溺水事故将进入高发季,假期期间,家长更要提高警惕。
1.严格要求孩子遵守防溺水“六不”:
▪ 不私自下水游泳;
▪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
▪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
▪ 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
▪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▪ 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教育孩子一旦发现有人落水,应及时大声呼救,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,切不可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组成“人链”救援。
2. 孩子外出时,家长务必做到“四知道”:
▪ 知道孩子去哪里;
▪ 知道孩子和谁去;
▪ 知道孩子去做什么;
▪ 知道孩子何时返回。
家长务必及时掌握孩子行踪,杜绝孩子长时间脱离安全监护。
交通安全

1. 教育孩子出行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,过马路走人行横道,过天桥或地下通道,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,不闯红灯、不追逐打闹。在道路上行走要专心,注意周围车辆和行人动态,切勿边走边玩手机或做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事。
2. 家长应加强监管,严禁未满16周岁的孩子骑电动自行车上路。
3. 对于达到法定骑车年龄的孩子,家长还应教育其在骑行时严格遵守交规,自觉佩戴安全头盔,杜绝闯红灯、超速行驶、逆向行驶、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。
4. 提醒孩子切勿在小区车辆通道、停车场等区域玩耍,更不要在停着的汽车周围蹲坐、停留,避免因司机视觉盲区造成事故。步行或骑车时务必远离工程车等大型车辆。
5. 若选择公共交通出行,务必叮嘱孩子在站台有序候车,上车后坐稳扶好,不随意在车厢内走动、奔跑,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把头、手等身体部位伸出窗外。不乘坐超员超载车,不乘坐无牌无照无证机动车辆
消防安全

1. 向孩子讲明火灾隐患,教育孩子不玩火,避免其接触火柴、打火机等物品。
2. 严防电动车火灾,家长要确保电动自行车不进楼入户充电,严禁将电池带回家充电。
3. 外出游玩时,应关闭家中水电气总闸,及时清理阳台、楼道杂物,做好家庭防火安全工作。
4. 帮助孩子了解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,叮嘱孩子发现火情后,要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,清晰准确告知火灾发生地点等关键信息。同时,教导孩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弯腰低姿,按照安全指示标志和疏散通道迅速逃生。
5. 外出游玩时,要严格遵守游玩场所的防火规定,不违规使用明火,不在禁止吸烟区域吸烟,不在林区野炊、烧烤。在商场、酒店等场所,要第一时间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。
6. 一旦发现山林火灾,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,说清着火地点,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,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。
居家安全

1. 做好家庭阳台、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。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东西,不攀爬阳台、门窗或其他高处,谨防摔伤、坠落。
2.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,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,切勿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。同时,要确保家中的打火机、火柴等易燃物品放置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安全位置,以防意外发生。
3. 家长应定期对家中的电线、燃气管道、电器、刀具等物品进行安全检查,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,防止触电、煤气中毒、器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。
4. 将药品、清洁剂、杀虫剂等危险化学品放置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,避免孩子因误食而受伤。
心理健康教育

1.坚持体育锻炼,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和家庭活动,体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(洗碗、洗晾衣服、擦桌椅、整理书籍、收拾玩具、打扫房间等),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乐趣。
2.多加强和亲戚朋友的沟通交流,多关心关爱他人。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情绪,感觉到情绪波动较大或调节困难较大时,请主动告知老师和家长;
3.发现身边的同学或朋友情绪波动较大时,引导孩子一定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,让成年人一起来想办法帮助他们。
4. 家长与学生若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,需寻求咨询与帮助,可联系以下心理热线:
长沙市心理咨询热线:0731——85501010、84783619、84783691
合理安排假前生活

1. 制定计划表:为每一天设定简单的活动计划,包括休息、学习、娱乐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段,帮助维持规律的生活节奏;
2. 保证充足睡眠:尽量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入睡和起床,避免熬夜或赖床过久,确保身体得到足够的休息;
3. 适当运动: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,比如散步、跑步、骑自行车等,增强体质并促进身心健康;
4. 文化体验:利用假期机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、图书馆等地,增加知识面,丰富精神世界;
5. 亲情互动:多与家人交流沟通,一起参与家庭活动,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络。
网络安全与防诈骗

1. 假期当中,家长需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与指导,适度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,以防沉迷网络或游戏,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。
2. 告诉孩子不轻信网络消息,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,不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,不将验证码、手机支付密码等信息随意告知陌生人;任何理由的转账、汇款要求,坚决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。
3.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习惯,密切关注孩子游戏账号的注册及充值情况,防止孩子因冲动而打赏主播或过度充值。
4. 加强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,引导孩子文明上网,远离黄色、赌博等不良信息,不参与含有色情、暴力、自残等内容的游戏。
5. 教育孩子不随便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,更不要和网友私下见面。
6. 家长要以身作则,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,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,如一起阅读、玩游戏、参加户外活动等,陪伴孩子度过有意义的假期。
出游安全

1.外出时提前了解途经地、目的地天气、道路交通及旅游景区开放情况,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,避开大风、暴雨等恶劣天气。
2.进入公共场所,务必引导孩子首先关注安全出口位置,牢记疏散路线。教导孩子遵守秩序,不推搡、不拥挤,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安排,避免因人群混乱引发踩踏事故。
3.外出期间,家长务必确保孩子时刻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,尤其是在商场、景区等人群密集场所,切不可因一时疏忽让孩子脱离视线,以防走失。
4.家长应为孩子选择正规、安全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,了解活动场所的安全设施配备情况、安全标识和必需的救护设备和器材等。
5.漂流、乘船等水上活动,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,家长务必全程陪同。除了帮助孩子按照相关要求,做好穿救生衣等防护措施,还要注意看好孩子,以防发生突发事故。
6.不要擅自进入未开发、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自然保护区、无人岛、海滩等地玩耍,不尝试陌生偏僻路线。
7.外出游玩要注意做好孩子的个人防护,随身携带常用药品,如感冒药、退烧药、肠胃药、创可贴等,以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或受伤情况。根据活动需要,准备好防晒用品、防蚊虫叮咬用品等。
防性侵安全

1.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和安全教育。
2.知晓孩子的出行情况和交友范围。
3.关注孩子的情绪,发现异常及时沟通。
4.若孩子不幸遭受性侵,及时报警。
5.家长要对青春期的孩子社会交往情况进行引导干预,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。
6.家长要提醒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交流时,不要轻易透露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图像,在使用社交软件时要注意关闭定位功能。
7.未成年人线上交友时,在不完全清楚对方底细时,绝不能轻信对方花言巧语和利益引诱的信息,要主动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和防范侵害的综合能力。
8.未成年人不应随意约见陌生网友,如果确有必要,应当要求家长或成年亲友陪同。网上交流时,必须坚决拒绝发送任何关于个人隐私、视频、照片等的要求。
饮食安全

1. 引导孩子合理膳食,不暴饮暴食,保持营养均衡。提醒孩子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油腻、辛辣、高糖食品。
2. 教育孩子不购买“三无”食品、过期变质食品和流动摊贩的食品。
3. 提醒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,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认真清洁双手,防止病菌通过口腔进入身体,引发疾病。
4. 外出就餐时,要选择正规、卫生条件好的餐厅。查看餐厅是否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,观察餐厅环境是否整洁卫生。就餐过程中,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和烹饪卫生,避免食物中毒。
安全是假期里的第一守则,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筑起安全防线,同时注意做好亲子陪伴,开开心心放假,平平安安返校!最后,预祝大家度过一个安全、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劳动节!
- 感谢您的阅读 -
编辑:党建宣传办
来源:德育处
一审:刘 恺
二审:梁志军
终审:易剑玉
